2007年2月17日 星期六

春節應景詩歌欣賞-王安石〈元日〉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古代歌詠春節的詩篇,大家最耳熟能詳的,當推北宋˙王安石這首〈元日〉。

〈元日〉一詩具體寫出了中國過年文化的傳統內涵,詩句「爆竹聲中一歲除」,更是過年時大家琅琅上口的名句。

詩的內容融情入景,描寫北宋時期,春節喜氣洋洋熱鬧歡樂的氣象:家家戶戶放鞭炮迎新春,百姓喝屠蘇酒驅鬼辟邪,對新的一年寄予無限美好希望。

注釋:
1. 元日:農曆正月初一。

2.屠蘇:
一種草名,據說屠蘇酒是漢末華陀創制,將中藥材大黃、白朮、桂枝、防風、花椒、烏頭、附子入酒浸泡而來,具有益氣溫陽、袪風散寒、避除疫痢之邪的功效。

古時飲屠蘇酒方法很特別,總是在合家團聚時飲屠蘇酒,而且從年少者開始,年長的在後。宋朝文學家蘇轍詩:「年年最後飲屠蘇,不覺年來七十餘。」最足以證明這種風俗。

傳統習俗,在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裏,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然後用紅布把渣滓包起來,掛在 門框上,用來「驅邪」。

3.「千門萬戶曈曈日」:元日的旭日光輝,普照千家萬戶。

4.
曈曈:
(1)無知直視的樣子。
(2)光輝燦爛。
(3)《廣韻》曈曨,日欲明也。曈曈即曈曨。「曈曈日」,指由暗轉明的朝陽。

王安石〈元日〉詩用「曈曈日」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普照大地,象徵新年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

4. 總把「新桃」換舊符:「新桃」指「新桃符」。

「桃符」原本是古代一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演變至今,相當於現代的春聯。

早在秦漢以前,中國民間每逢過年,就有在大門左右懸掛桃符的習俗,就是用桃木做的兩塊大板,上面分別畫上傳說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鬱壘」的神像或寫上這兩個神像名字,用以驅鬼壓邪,這種習俗延續了一千多年。

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題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

據歷史記載,後蜀之主孟昶在西元964年除夕題于臥室門上的對聯「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可說是我國最早的一副春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