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係由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許俊雅以及東海大學教授吳福助編纂,全套書共有三本。
第一本《全臺賦》為排印文本,每篇賦文有作者簡介、提要(包含賦篇出處、內容大要,或該文相關背景之延伸交代)、原文、注釋和校勘等,編排方式,以作者為經,以時代先後為序。其收錄臺灣賦作時間範圍:從明鄭(1661-1683)起始,經歷清領(1683-1895)、日治(1895-1945)、戰後初期,前後近三百年;所蒐集的作品有台灣本地及外地赴台文人創作的賦文,戰後賦作僅收錄跨越兩代,不易分割的重要賦家作品(如鄭坤五),共一百九十六篇。
第二、三本為《全臺賦影像集》上下冊,則收集登錄原文之各種書影,有刻本、手稿、抄本、鉛印本等。其所收錄賦作書影來源包含:
(1)清領臺灣期間,所修的府、縣、廳志四十餘種中的「藝文志」。
(2)文人詩文集、選集、總集、百部叢書、碑文集成等。
(3)日治刊物如《風月》、《南方》、《三六九小報》、《臺灣日日新報》、《詩報》、《臺灣文藝叢誌》、《臺灣詩薈》、《新高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時報》、《臺灣民報》等。
(4)日治初期台灣民間宗教鸞書(即廟宇善書)。
(5)私人典藏文稿(如曹永和院士、胥端甫集《洪棄生先生遺書》等)。
影像的翻攝,將台灣賦作品史料原貌呈現,除提供研究者對照參考之方便,也讓一般讀者直接感受台灣古典賦文學之原貌風采。
(1)清領臺灣期間,所修的府、縣、廳志四十餘種中的「藝文志」。
(2)文人詩文集、選集、總集、百部叢書、碑文集成等。
(3)日治刊物如《風月》、《南方》、《三六九小報》、《臺灣日日新報》、《詩報》、《臺灣文藝叢誌》、《臺灣詩薈》、《新高新報》、《臺南新報》、《臺灣時報》、《臺灣民報》等。
(4)日治初期台灣民間宗教鸞書(即廟宇善書)。
(5)私人典藏文稿(如曹永和院士、胥端甫集《洪棄生先生遺書》等)。
影像的翻攝,將台灣賦作品史料原貌呈現,除提供研究者對照參考之方便,也讓一般讀者直接感受台灣古典賦文學之原貌風采。
透過《全臺賦》文本的閱讀,對於清領以來,臺灣獨特的、有別於中原文化的史地、人文、風土等面貌,將有更完整更客觀更多元面向的體認。
其中有關日治初期民間宗教鸞書所刊行賦作,以及三○年代發表於《風月》、《南方》、《三六九小報》等漢文通俗雜誌之賦作,其題材多以庶民生活為主,內容或帶著諷刺意味,或勸世勉人,其文字運用明顯較清代賦作品更為平易。
其中有關日治初期民間宗教鸞書所刊行賦作,以及三○年代發表於《風月》、《南方》、《三六九小報》等漢文通俗雜誌之賦作,其題材多以庶民生活為主,內容或帶著諷刺意味,或勸世勉人,其文字運用明顯較清代賦作品更為平易。
4 則留言:
內頁的圖片也可以貼在這裡吧!
當然可以!
事實上我已掃描完〈台灣賦〉和〉〈龜山賦〉,
但家裡網速實在龜速,
所以一直都沒有動工,
除非有回去學校。
而且我希望自己有讀過該篇賦才上傳。
不過自己好像太怠工了,
或許先上傳也說不定。
妳猜我在我學校圖書館借到什麼?
學校也有買這套書呢!^^
阿寬你真有心,
那就好好翻一翻看一看。
我最近都在研究「Blogger」,疏於看書。
透過大師的教學,
我越來越喜歡「Blogger」了,
好有成就感。
無名很好用,
但也因此使我們變成了傻瓜,
只會一直按鍵,下一步而已。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