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和「電」二字為同源字,「申」字是「電」字的初文。這問題在甲骨文裡可看出端倪。
查閱《新編甲骨文字典》所蒐集的「申」、「電」二字:
頁993,「申」字作

而頁755「電」字,作

二字字形相同,可知申、電二字,在甲骨文時期都是同形。
甲骨文「申」字造形,展現閃電曲折伸縮形狀(根據葉玉森說法),象雲氣中有閃電,「電」字本義,望文即可得知,不待多言。

以上申字各體,
字體演進軌跡可見一斑。

以上電字各體,
可看出造字初始,申、電二字字體同形。
今人寫「電」之簡體字為「电」,就是最有利證明,與其說「电」是「電」的簡體字,還不如說是「電」的古本字更為正確。

以上這些從漢印或碑文所彙集的「申」字,看起來很眼熟吧,
過去中華電信公司的標誌
拿掉外環圓圈,就成為
和上面那些古「申」字很神似,相信中華電信的標誌設計靈感,應該是從這些「申」字古字而來。
而「雷」字,甲骨文作:

以上,甲骨文時期的「雷」字,都可以看出和「申」(電)字有淵源關係。
象雷如鼓聲。
雷,可聞而不可見;電,可見而不可聞,電相擊而有雷聲,雷電常相伴而生,故古人造「雷」字,必從「電」字而來,以電之閃光表示雷之特徵。
雷電每每在雨天產生,故後來鐘鼎金文時期,筆畫開始化簡為繁時,就開始將「電」、「雷」加上「雨」字頭。
「電」(申)字加上「雨」字頭後,其字形演變脈絡推敲如下:

而「雷」字加上「雨」字頭後,其字形演變脈絡大約如下:

在春秋戰國的簡帛中,所見到的「雷」字,筆畫由繁逐漸簡省為今日「雷」字,字形彙編於下:

古代青銅器皆有像雷電的曲折花紋,後世稱為「雷紋」;另外,古衣服器物,也常有雷紋飾邊,那些雷紋是連續的電光形狀,如將雷紋分段切割,根本就是甲骨文「申」字形狀。此或可為「申」、「電」、「雷」三字同源發展之佐證。

雲雷紋扁足銅鼎,
環繞鼎腹有一圈很清楚的「雷紋」。
一說「申」字也是「神」字的古字,此說待考。不過,雷電威力無窮,令人生畏,故古人誤以為電光就是神靈,由此人性觀點論之,「申」字是「神」字的初文,應該說得通的,《克鼎》:顯孝于申。「申」字在此作「神」解,是一項證明。
──────────
註:
給自己的第二篇「漢字集」作業,終於寫完,在此,也要謝謝老人家惠賜字帖。此篇作業歷經聖帕、韋帕等颱風,台灣都閃過了,而今晚柯羅沙颱風即將逼近台灣,結構完整結實,直撲台灣而來,據報導雨量驚人,有點怕啊,謹記一筆。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21:38:05 PM
查閱《新編甲骨文字典》所蒐集的「申」、「電」二字:
頁993,「申」字作

而頁755「電」字,作

二字字形相同,可知申、電二字,在甲骨文時期都是同形。
甲骨文「申」字造形,展現閃電曲折伸縮形狀(根據葉玉森說法),象雲氣中有閃電,「電」字本義,望文即可得知,不待多言。

以上申字各體,
字體演進軌跡可見一斑。

以上電字各體,
可看出造字初始,申、電二字字體同形。
今人寫「電」之簡體字為「电」,就是最有利證明,與其說「电」是「電」的簡體字,還不如說是「電」的古本字更為正確。

以上這些從漢印或碑文所彙集的「申」字,看起來很眼熟吧,
過去中華電信公司的標誌

拿掉外環圓圈,就成為

和上面那些古「申」字很神似,相信中華電信的標誌設計靈感,應該是從這些「申」字古字而來。
而「雷」字,甲骨文作:

以上,甲骨文時期的「雷」字,都可以看出和「申」(電)字有淵源關係。

雷,可聞而不可見;電,可見而不可聞,電相擊而有雷聲,雷電常相伴而生,故古人造「雷」字,必從「電」字而來,以電之閃光表示雷之特徵。
雷電每每在雨天產生,故後來鐘鼎金文時期,筆畫開始化簡為繁時,就開始將「電」、「雷」加上「雨」字頭。
「電」(申)字加上「雨」字頭後,其字形演變脈絡推敲如下:

而「雷」字加上「雨」字頭後,其字形演變脈絡大約如下:

在春秋戰國的簡帛中,所見到的「雷」字,筆畫由繁逐漸簡省為今日「雷」字,字形彙編於下:

古代青銅器皆有像雷電的曲折花紋,後世稱為「雷紋」;另外,古衣服器物,也常有雷紋飾邊,那些雷紋是連續的電光形狀,如將雷紋分段切割,根本就是甲骨文「申」字形狀。此或可為「申」、「電」、「雷」三字同源發展之佐證。

雲雷紋扁足銅鼎,
環繞鼎腹有一圈很清楚的「雷紋」。
一說「申」字也是「神」字的古字,此說待考。不過,雷電威力無窮,令人生畏,故古人誤以為電光就是神靈,由此人性觀點論之,「申」字是「神」字的初文,應該說得通的,《克鼎》:顯孝于申。「申」字在此作「神」解,是一項證明。
──────────
註:
給自己的第二篇「漢字集」作業,終於寫完,在此,也要謝謝老人家惠賜字帖。此篇作業歷經聖帕、韋帕等颱風,台灣都閃過了,而今晚柯羅沙颱風即將逼近台灣,結構完整結實,直撲台灣而來,據報導雨量驚人,有點怕啊,謹記一筆。
2007年10月5日星期五21:38:05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