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3日 星期日

聽利格拉樂˙阿烏說故事


利格拉樂˙阿烏
排灣族原住民,對外為了區分性別,「烏」字會加上「女」字偏旁。
作品〈男人橋〉收錄於康軒版國中課文。
攝於豐原中教會現代文學營2008/1/29


原住民文化,是我最陌生的區塊,呈現於腦袋瓜的,永遠只有電視裡頭的豐年祭畫面,除此,對原住民文化的認知,混沌無知一片空白。汗顏!

這次參加豐原中教會「現代文學營」,在利格拉樂˙阿烏老師的課程中,得以稍稍窺見原住民文化。

除了體認到阿烏老師所強調的:這塊土地上,不是只有一個族群存在,更要注意到:台灣其實是多元文化存在,各族群之間是平等的。

另外,阿烏老師談到排灣族的「送情柴」以及姓名學,也讓我印象深刻。


排灣族之「送情柴」

阿烏老師是排灣族,排灣族在豐年祭之前,毎個未婚成年男子都會特地到山裡砍柴,然後將綑綁包紮好的柴木送到仰慕的未婚女子家中。

豐年祭來臨,正是排灣族未婚女性競妍比美之時,未出嫁的姑娘,都會互相較勁誰家收到的「送情柴」比較多。

豐年祭當天,也就是未婚男子發揮數學計算能力的時候了。因為祭舞開始,他必須選擇到適當位置,才能在祭舞隊伍不斷變化進行中,牽到心儀女子的玉手,如果女方不喜歡對方,會主動退出祭舞隊伍的位置,不讓男方牽到手。男方能牽到女方的手,代表著將美女追到手,此後可以牽手一輩子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豐年祭結束,女方會以這些送情柴烹飪美食請所有贈柴的男子,真是情意周到啊。

婚禮當天,婚宴舞會中,新娘更會殷勤的,誠摯的,一一向那些曾經送柴的男子答謝:謝謝你曾愛過我。「禮失求諸野」,這禮數真是浪漫唯美!

遺憾的,排灣族這種浪漫的「送情柴」傳統,也敵不過現代文明的侵略,現在排灣族未婚男子追求女生,少有「送情柴」的行動了,都是以「瓦斯桶」代替「送情柴」,有錢的男子,都是送50公斤重的大瓦斯桶喔!


排灣族的姓名學

為出生的小孩命名,是一大學問,不但筆劃要與生辰八字配合,求其吉祥好運,讀音更是要注意,意佳音開朗之外,還要注意各種諧音問題。

我一直記得有位教官提到關於命名的笑話:「張安泰」,這名字不錯吧,可是你顛倒過來讀讀看:太骯髒!當初父母命名,那想得到那麼周全啊。

這些關於命名學的困擾,大概都不會降臨到排灣族小孩身上。

因為毎一個排灣族小孩都是以出生時所待的屋子為姓,姓之後就是他的名,依據毎個孩子的姓,就可以追蹤小孩出生時的家族狀況,真是簡單清楚。

排灣族的社會階級分化為:貴族、巫師、藝匠、平民。貴族的名字,專屬貴族所用,平民不能使用。但也有例外。

阿烏老師家族是平民,母親叫「穆莉淡」,意為琉離珠,原為貴族專屬名字,因為巫師就住在阿烏老師家隔壁,母親出生時,巫師目睹一隻老鷹飛過天空,巫師認為這是吉祥之兆,就把「穆莉淡」這名字賜給阿烏的母親,這個賜給平民母親的貴族名字,就只能母親一人用,不能傳襲。

原來社會階級並不是文明社會才有的制度啊,在純樸的原住民社會奉行的更徹底。




排灣族的送情柴,右邊是排灣族的傳統服飾。



排灣族剛過世的巫師。
巫師過世,在排灣族中是不得了的大事。
巫師分為兩種:黑巫和白巫。
黑巫是不好的巫師,管降蠱害人之事。
排灣族的巫師是白巫,管祈福之類的事。




瓦歷斯˙諾幹
是利格拉樂˙阿烏的前夫,為原住民重要作家。
目前以母語方式寫作介紹原住民文化,
希望藉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青睞。





夏曼˙藍波安
另一位原住民重量級作家,
以英文寫作,希望藉此將台灣原住民文化
推廣到世界各角落讓更多人知道。
也希望藉著英文的寫作,喚起諾貝爾文學獎的注意,
和瓦歷斯˙諾幹以母語寫作的意念,殊途而同歸。
(以上圖片翻攝自利格拉樂˙阿烏老師的簡報圖片)



13 則留言:

披頭王 提到...

說真的
上了一課基本原住民文化
感謝老師記錄詳實

多元文化應該互相尊重
而非自許為中心正統
將少數民族視為邊陲

匿名 提到...

之前看過1部紀錄片~

原住民改回原來ㄉ姓氏~

還是有很多阻力~

成效也不怎麼顯著~哈哈~

還要很長1段時間努力~

原住民是天生ㄉ歌者~

只是ㄚ~年輕1代唱傳統曲調ㄉ非常少~

就是新創作ㄉ歌謠也通常以華語演唱~

實在很可惜~這跟國民黨對台灣母語ㄉ壓制與歧視有關~

總之~台灣所有ㄉ母語歌謠都有待加油ㄉ啦~^0^

還有ㄚ~謝謝香菇ㄉ鼓勵~

過年後會主動出擊ㄉ~

哈哈~寒冬過後~

應該就是花開春暖ㄉ季節ㄌ~

ㄚ玄會加油ㄉ~^0^


ㄚ玄~@_@

匿名 提到...

我想提供一個觀察:近年藉著貶低流行樂來強調古典樂價值的人已經越來越少,這讓國內愛樂風氣逐年提升、也使得台北愛樂電台在開播了十幾年以後,慢慢地做出成績;現在誰還膽敢扣什麼「糜糜之音」的大帽、誰就準備挨轟!
雖然不會唱歌、也不會創作,我倒是很喜歡聆聽那種改編的古調或是新創的民族特色音樂;前幾年有支團隊就是在做這樣的事,他們的唱片我買了好幾張、都百聽不厭

匿名 提到...

我的意思是,我們提倡傳統文化的態度,常可決定它能被現代人接受多少;從舊時代的經驗,可以學到該如何去調整、怎樣讓像我一樣或是比我年輕、比我年長的人,去感受傳統文化有什麼魅力。

匿名 提到...

傳承決定一個民族文化的延續性

猶太人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香姑 提到...

披頭王
原住民各族文化又各自有不同的內涵,
阿烏老師介紹的只是屬於排灣族的文化,
不等同於其他原住民族文化。


阿玄
看來你對台灣音樂史滿有研究的,
我也認為原住民是天生的歌者,
是自然天籟的一部份。
你的母語原創歌謠也要加油喔!


阿寬:
態度決定高度。

古典音樂與流行音樂都是音樂的一環,
一直都相互存在的,都各有喜好者,
這和扣帽子無關,和潮流趨勢、喜好有關。

例如:披頭王很喜歡的披頭四之歌,
事實上在披頭四那個時代,
搖滾音樂就是當時流行音樂的主流之一,
但也不妨礙有人去聽古典音樂啊。

我很喜歡聽「月琴」這首民謠,
但我也愛聽「梁祝協奏曲」,
兩者是不衝突的。
就好像現在流行穿低檔褲、垮褲,
但有人還是喜歡穿高檔褲、緊身褲一樣。

我的意思是:
不是什麼問題都和「八股態度」有關,
而是我們自己的態度、選擇,
才是決定事情的關鍵。

老實說,
我覺得你對很多事情的反應也很「八股」、「制式」化喔,老是不滿這、不滿那的。^^

Luteia
原住民的文化,
有大部分是靠「口述」傳承下來的,
卻非常根深柢固。

匿名 提到...

也祝香菇「鼠來寶」喔!

有一首老歌叫做「賞月舞」,聽起來很像原住民的曲風,不知香菇老師有沒有聽過耶!

阿玄叔叔擔心的很有道理,我是想提供我自己的意見;而且如果我這樣叫做「八股」...那妳不也常常落入「八股制式」嗎?我們講的話、發的牢騷,比較像「印象」、「觀點」而不是「八股」吧?^+++^

匿名 提到...

  梁祝啊?以前買過一張由知名跨界藝人陳美演奏的唱片就有收錄,她在解說裡提到這是她外公能接受且喜愛的一闋小型作品。
  協奏曲一般規模都大得多,半小時的《梁祝》算是較短的;這是一種編制龐大、卻很討喜的曲式,獨奏與合奏的輝映使它們聽來令人大呼過癮。在西方,許多音樂史上的名作曲家,都寫過至少一首的協奏曲喔!
  古典音樂與流行歌本就是並存的娛樂形式,有人偏好其中一種、但也有人是兩種都有喜歡或不喜歡的,只差認識的多寡─不知道香菇老師,除了妳舉出的那兩首以外、還有多少喜歡的作品呢?

香姑 提到...

阿寬
你很健談,
既然「觀點」這麼多,
可以寫在自己的部落格,一舉兩得啊。

原來梁祝還有這麼多版本,我倒不知道,
我買過兩張,都是不同演奏者。

對於音樂我很外行,不能和你談什麼。

文訊雜誌社 提到...

站長您好:
我是文訊雜誌社的助理,冒昧打擾了。

敝雜誌社承接文建會委託案,正著手編輯一套文學叢書,本叢書將導讀利格拉樂女士的作品,不曉得可否引用您拍攝的照片,搭配利格拉樂女士的簡介,以使讀者用更多元的方式,來認識臺灣文學的作家。

若蒙允可,或有其他問題,請回信給我,我的信箱是wenhsun4[at]gmail.com
打擾之處,請您見諒。

香姑 提到...

文訊助理
有關引用利格拉樂照片,
請儘管引用,註明來源即可。
祝好

(你的伊媚兒無法傳送,就在此回答你。)

文訊雜誌社 提到...

站長您好:
收到,謝謝您的回覆。
來源註明的部份,註明您的原名可好?
或者您希望如何註明呢?

email的部份,請把wenhsun4[at]gmail.com中的[at]換成@即可。因為網路上太多抓取e-mail的機器人,不得已出此下策,請您見諒。

文訊雜誌社敬上

香姑 提到...

文訊雜誌:
了解。
註明部落格名稱和網址即可,謝謝。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