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吳晟的甜蜜負荷








吳晟老師
攝於2008/1/29豐原中教會現代文學營作品
作品〈負荷〉入選於康軒版國中國文
〈土〉入選於翰林版國中國文

──────






參加文學營的第一天,我一出豐原火車站,就遇見了一位額頂已禿兩鬢花白看起來像隔壁的「阿公」一樣親切的老先生,我竟然沒認出這位親切的阿公,就是鼎鼎大名的〈負荷〉一詩作者,鄉土詩人吳晟老師。

溫文誠樸的吳晟老師,沒有傲人的華麗學歷,只有他一貫的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他堅持與土地為伍,在這塊土地上創作,在他質樸的文筆中,描繪這塊土地上的子民、生活、文化與歷史。

退休之後的吳老師,還是秉持著他對這塊土地的熱愛,志願當個現代「種樹的男人」,開始從事「植林」工作,這種不帶功利思想淡泊的生活態度,令人敬佩。

吳老師認為我們所處的環境,生活的背景,形塑了我們的美學觀念,這種美學觀念也形塑我們對詩的創作美學。例如我們會覺得鄭愁予的名句:「我答答的馬蹄聲……」那匹慢跑的馬是美麗浪漫的;但沒有人會認為:「我哞哞的牛叫聲……」這頭賣力耕田的牛是優雅動人的,你只會覺得牠土土的。

就像台灣的女性一向被形塑成「三八阿花」的低俗形象一樣,其實「阿花」和「蘇姍那」都只是一個女性的稱呼罷了,但我們對這兩個女性名稱所產生的意象就是截然不同。即使事實上大多數台灣女性都是堅強耐苦的,但我們對台灣民間婦女的形塑經常就是:「阿花」的模型,這就是牢不可破的美學形塑經驗。

吳晟老師認為詩歌或文學的創作除了應該突破刻板的美學觀念之拘限,更毋需藉助華麗的修辭來創作,以質樸的文字本色創作,是詩歌創作最好的方法。以此觀之,吳晟老師的作品正是這種創作美學觀的實踐。

相關閱讀:吳晟訪談錄http://staff.whsh.tc.edu.tw/~huanyin/mofa/w/mofa_wuseng.php




4 則留言:

披頭王 提到...

香菇老師
不虛此行
我們也讀了有收穫

香姑 提到...

披頭王
感謝捧場啦!^^

匿名 提到...

一個連結,就要看很久捏。

吳先生說:新的「不驚田水冷霜霜」
「不好教」的意思我沒看懂,(訪談31篇)
為甚麼?

我也懷疑,萬一又改回一綱一本,
這些本土作家的篇章是不是還上得了課本。

香姑 提到...

老實說,我也不會教。

難在生活經驗的體驗缺乏啊,
就很難想像「田水冷霜霜」的辛苦啊!

不是只講修辭法、課文大意、
或是吳晟那位「不怕田水冷霜霜」,
雙手結厚繭的母親有多偉大啊。

「挲草」、「拔稗草」這是什麼?
誰懂?如何讓學生明白?靠圖片?

但「田水冷霜霜」的感覺,
其中辛苦如何體會?
用沙麗文教海倫凱樂的觸覺方法?

現在有幾人知道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農事過程?

連我這種年紀的歐巴桑^^,
都是嫁給老爹之後,
這幾年才明白「不怕田水冷霜霜」
是怎麼回事。

年輕老師更不懂,
那學生,當然更難理解
吳晟寫這篇文章所要呈現的
土地對人的試煉培育,
以及人對土地的依附關係了。


至於一綱一本,或一綱多本
其實不是教學的障礙,
經典現代作家的作品不會被刪的,
畢竟台灣現在的時空已經不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