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0日 星期五

國語文教育該有的思維

今年的大學指考、國中基測都結束了,兩項大考,很明顯的,與文言文有關的考題比例大增。可憐的莘莘學子,成了教育政策的白老鼠,或說是犧牲品更恰當。

出題者很明顯的是「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作法,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看來,所謂的「搶救國文教育聯盟」似乎勝利了。

當然又會有沸沸揚揚的討論,但所有的討論似乎都離不開意識形態與政爭,到最後都被約化為兩極對立,焦點主題反而迷失了。

文言白話比例應佔多少才恰當?是可以討論的課題,但不應變成扣帽子的議題。到底國高中的國文教材要有多少文言文比例才恰當,不是我想討論的。我只是看到了一些很弔詭的事,把它拿來吐槽一下。


弔詭之一:
余光中、張曉風等人,都是台灣知名作家,作品十分暢銷,但他們暢銷的作品都是以白話文寫成。而余光中最有名的〈鄉愁四韻〉,更是完全凸顯其心繫「祖國」的情愁。

弔詭之二:
杜正勝部長和余光中大詩人,兩人為了高中國文教材文言文的比例,唇槍舌戰,問題是兩人都不是國文或中文本科出身呢。一個是上古史專家,一個是外文系出身的現代大詩人。他們還真瞎Hight啊!

弔詭之三:
張曉風為了強調多讀文言文的好處,特別發文〈懂點文言,才真能品賞臺語哦!〉,將文言文和台語掛鉤。問題是:所謂的「白話文」歷史淵源悠久,最古老的先秦時代書籍《尚書》為什麼如此難讀,其實它的內容,就是以當時的白話來記錄的,因此沒有明確規律的文言文語法,所以難讀;很多的古書或古詩詞,也都以當時的白話或方言寫作,這就是為什麼古詩詞以方言吟唱,反而才能唱出韻腳的原因。臺語為古漢語的支脈,當然保留了許多「文言文」用詞,並不需要透過多讀文言文,才可以品賞臺語啊。

弔詭之四:
「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強調提升文言文的比例,才能搶救學生低落的語文程度。問題是年輕學子語文程度低落,其實是一個世界現象,非獨台灣學生而已,電腦、網路與MSN,是共同原因,既非實施「九年一貫」政策造成,也不是杜正勝的過錯。

弔詭之五:
余光中之流的學者,強調多讀文言文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學欣賞與創作能力。這觀點連我這國文老師都不能苟同。文言文,造成許多學生的閱讀障礙,又如何使學生讀了,會產生文學品味?更遑論提振寫作能力。讀了很多文言文,不一定文學能力會變好;同理,不學文言文,也不一定文學能力會變差的。倒是大量閱讀各種作品,才能提振文學品味與創作能力,再不濟,也能提升表達能力。

弔詭之五:
文白比例多少的戰爭,其中還摻雜著國文教師的焦慮躁動。忝為國文教育者之一,我不諱言:許多國文老師,真的比較會教文言文,不會教白話文,我亦如是。

以上,看清「文白戰爭」背後的意識形態,才能還原國語文教育該有的本質。

所有的語文學習都要循序漸進的,所以白話優先基本上是正確的決定。文言文,在國高中時期大概都只能引導學生閱讀、理解而已;懂得欣賞文言之美,進一步精深研讀,恐怕只是中文系學生在大學、研究所之後才可辦到的事了,至於藉此搶救學生語文程度、提升文學創作能力的妄想,可以休矣。

其實國語文教育,最需要思考的是:到底我們的國語文教育目標是什麼?要教給學生什麼?

柯慶明教授說:「國文應該提供國人一個共通且重要,兼具生活與生命的人文經驗。」這理念我十分認同。

語文,其實只是思想文化的載體,語文教育只是人文思想塑造的必然方法之一,這樣說來,用什麼形式表現人文內涵都可以,重要的是載體的內涵。

讀文言形式的四書五經,固然可以教導吾人倫理文化道德思想,看蔡志忠的漫畫經典,一樣可以傳導同樣的內涵,甚至滲透更深,因為沒有閱讀的障礙;古典文學作品每每傳播忠孝仁愛之義理,然看金庸的現代武俠小說,或許讓我們更清楚認識人性的複雜,光明與黑暗的交戰輪迴,更多了解一些人情世故。

所以人文思想的薰陶,載體是什麼形式,真的不是重點,重要的是載體承載了什麼內容,可以啟發讀者什麼思想。所以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選擇內容都必須符合時代精神,藉此培養出有傳統內涵的現代人文素養,才是國語文教育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

就算教材全部換成文言文或白話文,如果國內教育環境依舊是考試領導教學,那麼學生的語文程度、文學能力、人文思想塑造等,一樣沒救。

因此,與其強調、增取更多的文言文在教材中的比例,藉此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倒不如好好培養學生閱讀的興趣和習慣,好好指引學生方法、管道,讓學生能獨力的進一步學習和探索,終身能以文學為伴,將文學的思想內涵轉化為自己生活的養分,在真實人生發揮作用,這才是國語文教育該有的思維。

15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就算多讀文言文真能提升國文程度,強加於人的結果還是徒受排斥;更何況選的文章,還一大堆要死不活的─動不動慷慨赴死、不然就是八股說教,有幾篇能讓學生能「生動」感受到文言之美?連引導閱讀興趣都不及格,憑什麼教訓說不讀文言文,國文才變差?文言文的「形象問題」,「搶救國文」的人好像都沒有省思過。
  不過另一方面某些提倡增加白話文、減少文言文的,在我的主觀裡根本已經是「逢文言文必反」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表面是倡導「我手寫我口」,實際又是把這個話題拉到國家認同的論戰;這群人在文化藝術上處處開刀,連「漢字」也不見容於他們;只要翻翻這些年自由時報、台灣日報的論壇,妳就明白我並沒有冤枉他們。
  所以我覺得這些人,其實都像是同卵多生的多胞胎;即使立場或看法是楚河漢界,那種意識形態凌駕一切的高姿態簡直如出一轍,都讓人難以接受!

香姑 提到...

阿寬也有自己的意識形態喔。^^

匿名 提到...

意識形態無罪,濫用意識型態才是不對;檯面上這些藍藍綠綠,就是在濫用!

匿名 提到...

國高中國文教育
文言文的比例太多實在沒什麼意義
若是取其內容,那白話文一樣做得到
若是取其文體,太多也沒什麼意義
畢竟生活上用不到
試想一下,要是報紙從明天開始都改用文言文體,銷量會剩多少?現在白話文章都可以有好幾種解讀了,改成文言,不是更加模糊隨人解釋?
要提升學生語文能力,就要從讓他們感興趣的教材開始,逐漸深入..
要能領進門,修行才會在個人阿
白話文都無法欣賞,寫出來辭不達意,你期待他文言文學的好,寫的人看的懂嗎?

匿名 提到...

像我就是白話文都寫不好的例子...

香姑 提到...

阿寬:
天氣太熱了,
意識形態之論休兵。

黑手黨:
用寫的都不行,
那用畫的好了。

像蔡志忠以漫畫改編古典經典,
多成功啊!
讓古典經典又活過來了。

匿名 提到...

魚夫甚且將之做成卡通,只是賣的不好、公視也不常播

香姑 提到...

哈!
我很捧場,
買了全套回來看,
一舉兩得,
還附有漫畫呢!

匿名 提到...

要是一大票人都有去捧場,就有人不必賣血維生了^^

香姑 提到...

魚夫現在不只是賣血,
是傾家蕩產在發展新事業了。^^

匿名 提到...

「文言文也好,白話文也好,選擇內容都必須符合時代精神,藉此培養出有傳統內涵的現代人文素養,才是國語文教育的精神與價值之所在。就算教材全部換成文言文或白話文,如果國內教育環境依舊是考試領導教學,那麼學生的語文程度、文學能力、人文思想塑造等,一樣沒救。」
寫得真好,我真該多學學文字表達方式的

香姑 提到...

阿寬
舊文還勞駕你翻書,
謝謝捧場啊。

別小看自己,
我在你這個年紀時,
其實很渾噩的,
沒什麼想法的。
等到我這年紀,
你的語文表達一定比我棒。

匿名 提到...

若時光到退回當時,我肯定不能平靜看完;總覺得人好像都要過一段時間,才能持平討論事情的

香姑 提到...

阿寬
時間是最偉大的魔術師。

匿名 提到...

老杜可是師範畢業,教過小學,然後去唸台大歷史系的,想當年師範生可是無所不能的包班老師